close

泉州「仙景李氏」簡介

李俊英寫於 2010年9月3日 12:41

     「仙景李氏」是「隴西李氏」的衍派,大唐宗室郇王李禕(高祖李淵的六叔)的後裔。這派宗族是南宋高宗時代,資政殿學士累贈太師李邴(1085-1146,仙景3世)從山東鉅野南遷泉州繁衍的族系(商務版《四庫全書》1147:735《文忠集》卷69:12/《宋史》列傳134)。

 

      本系族譜文獻記載,李邴在世時,因所居草堂風光美如仙景,乃採「仙景」作燈號。惟觀察本族系世代計數是以邴公祖父李景山(號木齋)為首,疑「仙景」是「先祖景山」縮編的標記。邴公埋骨在南安「石鼓山之原」──就是現在泉州浮橋鎮高山村(最高海拔13 米);朝北約1.5公里有「仙景村」,據網路<維基百科>的解釋,該村一名山仔,村左有小山稱「仙景山」,是「仙景李氏」向外播遷前曾經聚居的祖地。後來族裔先後外遷,凡是全屬族裔居住的聚落,多以「仙景」或「仙境」命名;附近且常有「石鼓山」、「高山」等地名陪襯。

 

      從《泉州府志》《晉江縣志》都可散見李邴及其後裔的相關事蹟,可知晉江是 本系分布的大本營。泉州東門內,縣學前蔡巷及「第三巷」曾有李邴故宅及祠堂,延至解放初仍在;西門外石坑(南宋屬南安縣),傳說也有李邴故宅(1985, 《晉江新志》下,329),廳堂柱圍盈抱,格局不凡,惜燬於文革前;現在僅存後裔三戶。南宋理宗淳祐10年〈庚戌/1250〉,晉江人仙景8世李應午舉 進士,歷官國子監助教、司業,祀鄉賢祠;安海鎮庄頭李氏舉為登科之祖;明嘉靖17年(1538),應午後裔惠安人番禺縣令李愷認祖祭文說"熙春多李氏", 從此乃得認祖,則"熙春巷"(今泉州市南街通政巷)元明時期就有仙景李氏聚落。元成宗元貞間(1295),晉江人仙景10世李崑(應午胞兄應奎孫),字居玉,號水竹,以薦授同知泗州事,歷官燕山知府,有惠政。明萬曆13年 (1585),族裔邑人李光縉,字宗謙,號衷一,舉鄉試第一,著書授徒,世稱「衷一先生」,儼然晉江「一時師表」(商務版《四庫全書》460:683《閩中理學淵源考》卷70:6);從弟光綬, 字宗英,號心符,薦授國子學正,歷官禮部司務、戶部員外郎。清乾隆30(1765)《晉江縣志》記載境內有「仙境鄉」三:在13都、24都、31都(元代 縣下分區為都);1990,丛刊本《晉江縣志》491頁:31都,作「仙景鄉」。廈大歷史教授莊為璣說:泉州(晉江)純李姓聚落有三:「仙店李」是李果之 後;「池店李」是明李英(李五)之後;「浮橋李」是李宗禹 (明代名臣李廷機的父親)之後。(1985,《晉江新志》)現在晉江羅山鎮山仔村的自然村名仍是「仙境」;同族系遷到浮橋 的分支則稱「仙景李氏」。池店鎮新店有「高山‧隴西堂」,附近沒有高山,卻有這小地名,我懷疑是本族系標記;稍南的靑陽市「晉江一中」旁也有 「石鼓山」,而內透頂李號稱「古李」─「玉堂勳卿皆尚世」; 明嘉靖年間,熙春巷李氏留傳李邴五子中有號稱「古愚」者(李愷祭始祖文),而李邴在宋徽宗、高宗時,曾兩度入翰林,掌內外制 ,官拜參知政事,位居宰執之列,正屬「玉堂勳卿」名位,由此比對,內透頂李是否為「仙景李氏」?已呼之欲出。從2001《晉江文史資料》41~46頁,洋埭、池店、羅山、靑陽內透及安海等地李氏祖先名號,有些跟李邴族系族譜所載相符或涉牽連來觀察,說他們儼若「仙景李氏」的斜影映照,應非過論。

 

      安溪縣 西部龍涓鄉仙景李氏跟東部湖頭、金谷、蓬萊一帶的仙景李氏,都是仙景7世李嘉龍後裔。這支族裔大約在南宋理宗時(1225-1264),從南安小羅溪18 都(今羅東鎮)遷入安溪。龍涓支系在歷史上曾對「仙景」堂號的背景多所闡發,但對族系的淵源認知則有所偏差。根據南宋周必大《文忠集》卷69:李邴系出唐 郇王李禕(李淵六叔),為宋初兵部尚書李濤(898-961,《宋史》卷262/列傳21)五世孫,山東鉅野縣人。族系跟唐江王李元祥無關;跟宋末上杭李 火德更無關。安溪仙景8世李玄傑派族譜於清雍正3年(1725)曾經仙景22 世李翰寵〈雍正元年貢生〉整編,譜牒文理明暢,內容詳實,對族系文資保存頗具貢獻。清乾隆年間(約1760前後),湖頭虎岫族親群聚移墾台北泰山、三張 犁、彰化花壇;金谷芸美(祥雲)族親群聚移墾台北三峽。三峽李氏家廟─ 宰樞廟(上帝公)有七大房,表明安溪東、西部的族親曾在這裡匯集,房系結構稍顯複雜。稍後,龍涓玄祖房一支入墾台北石碇。目前台北市已有相當多的仙景李氏定居,惟多分散,殊少聯繫。信義路六段76巷2弄26號「仙景李氏大廳」是湖頭虎岫仙景11世爾華房裔23世奕韮公派下宗祠。大台北地區眾多仙景李氏則進主南京東路三段309號4樓「台灣李氏宗祠」。該宗祠為大台北地區李氏各族系宗親在民國五十六年(1967)籌建完成的開放式祠堂,進奉神主牌位約1400位,主要族系有兌山仲文公系、仙景景山公系、上杭火德公系及全國其他族系。

 

      惠安縣族系是明永樂年間仙景10世李度從泉州熙春巷〈即南街通政巷〉往螺陽經商開始;他的兩個兒子應式、應禎再遷居惠安北門。五世孫李愷〈仙景15世〉在明嘉靖17年(1538)任廣東番禺令時認宗祭祖,有存錄在各族系族譜及《螺陽文獻》卷九。位在惠安北門內中山北路的「李愷李慎鄉賢祠」及「李慎故居」是2007年李氏後裔自費重建的。故居門楣「仙景傳芳」、鄉賢祠門額「清白賢相」(朱熹題贈李邴後裔的匾額),都是仙景李氏鮮明族徽。現址也是惠安縣李氏宗親聯誼的中心據點。又,陳田下寮也有仙景7世南安李嘉義的後裔。

 

      根據安溪族譜記載,仙景7世李嘉龍之弟嘉義房系居留南安小 羅溪18都(羅東鎮)仙仔宮(鰲峰宮)左畔 ;一派移居惠安陳田下寮;又一派徙居武榮(豐州鎮)魁美宮前大路直去,武榮嶺頭透下娘子橋(榕橋),幾近二三里遠,後裔多移居台灣。又,仙景5世: 饒州通判李詵(1126-1175),葬在南安禮順鄉之原;寶文閣待制李訦(1144-1220),葬在南安上塘村之原(疑現址在泉州江南鎮樹兜村省道 旁);福州長樂縣主簿李訥,號晉樸,葬在南安侯家山(疑今羅東鎮維新、新明等村「侯垵」)。南安仙景李氏之分布,已知的有:西北角蓬華鎮大演(金谷溪上 游)附近;詩山鎮社二村「仙境」、溪尾、安龍城內;石井鎮田東村「仙景」,可能也是仙景李氏聚落 。

 

      康熙8年(1669),武進士兵部觀政李爾臧(仙景8世玄傑公後裔)說:「臧祖載茂公從永春移居泉城。」不詳永春確址,但乾隆年間泉州第三巷文肅公宗祠重建,已有永春宗親參與跡象 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【詳請參閱2008台灣李氏宗祠建祠四十週年慶典特刊頁94-101李俊英 撰<隴西清白家仙景李氏述源>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仙景 泉州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-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