兌山李氏族系源流之檢視

 

   .台北  李俊英  ' 09.03.07 / '11.07.14修訂

 

同安.兌山李氏族系之族譜多舉仲文公三十三郎為其始祖,且係五 山 君懷公裔孫;部分族譜甚至認為是上杭火德公後裔。族系族譜對始祖仲文公的身世年代殊少著墨;對五 山 君懷公的「五山」則頗多闡釋,說君懷公的裔孫散播在雄山、南山、兌山、巳山、金山等五個有「山」為根的地方,因此冠稱「五山公」。

 

泉州晉江市池店鎮新店「閩南李氏宗親聯誼會」──「隴西堂李氏宗祠」就特別標示為「五 山 君懷公紀念館」。館內介紹君懷公生存年代在西元1141-1209年,墓在南安水頭大盈東嶺頭西南坑(水頭汽車站往西約8公里車程),屬南安古文物,列入《中國文物地圖集福建卷》。從此,我們知道五 山君懷公是兌山李氏族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山頭。依此推算,曾孫仲文公約生於1231年。(此說下文簡稱“甲”

 

上杭火德公1184-1270)的生年晚君懷公43年,其族系族譜則列君懷公於第10世、君懷公的曾孫仲文公於第13世,豈不荒謬!

 

兌山李氏族系有的族譜未提「君懷公」,說仲文公「其始光州固始縣人也,隨王審知(862-925)入閩…」(此說下文簡稱“乙”),這項說法給我們的觀察是:

 

一.  仲文公與五 山 君懷公的族系關係必須脫鉤,因為仲文公的 時代比 君懷公早約260年,仲文公不可 能是 君懷公的裔孫

 

二.  仲文公與火德公族系無關,因為仲文公的時代比火德公早約300年,不可能是火德公的裔孫。

 

三.  王審知入閩到現在,時距約1100年,以世代均數30年為一世推算,仲文公族系至少應已傳到37(誤差3世仍屬可信範圍)。如果誤差太大,仲文公的時代就要存疑。

 

四.  若說仲文公入閩始祖隨王審知(862-925)入閩,則仲文公即非火德公族裔;其上源何人亦存疑。

 

兌山李氏族譜於2世子祥公記事中說:雍正四年,因墳堆損壞,改造墓面,鑿破黃金蓋,其內有文曰:「維嘉定十七年(1224)十二月癸巳穀旦立于震山…」看推二世祖;妣盧氏墳內所記亦如是。(此說下文簡稱“丙”)依這項記事,可得如下判讀:

 

一.  依黃金蓋內文推算,2世子祥公卒年比火德公早約50年以上。子祥公當然不是火德公的裔孫

 

二.  依黃金蓋內文推算,子祥公最晚約卒於1217(閩南習俗,卒後7年撿骨入甕),生年最晚(假設只活30歲)約在1187年,其父仲文公生年約在1157年,比君懷公少16歲,則仲文公顯然不是君懷公的曾孫;從二世子祥公至四世克厚公,祖孫三代生年相距竟達160年,顯示黃金蓋內文記事,信度堪疑。

 

三.  依黃金蓋內文觀察而「看推二世祖」,語氣具不確定感,透露族譜記者對這位「二世祖」的身份尚且存疑;公妣黃金蓋內記事都相同,顯示該墓已經子孫整修,應非初葬之墓,公妣的生卒年代當較上舉推測年代要更早。

 

另據族譜記事:四世克厚公生于元順帝至正丁亥年(1347);三世汝順公生年失記,壽四十二歲。依此推算,汝順公生年約在1315年,子祥公約在1285年,仲文公約在1255年。(此說下文簡稱“丁”)這項以四世克厚公生年為基點推測的世代時間架構,顯示如下的問題:

 

.“丁”說的時間點比“丙”說晚約100年;比“乙”說晚約375年;比“甲”說晚約24年。“甲”“丁”說的時間點相當接近。

 

.如果“丁”說接近事實,則君懷公、仲文公的關係可得維持,而“乙”說(仲文公隨王審知入閩)及“丙”說(二世子祥公黃金蓋內文記事)的信度就十分可疑了。

 

另據兌山李氏廿一世裔孫李清知整理的族譜資料──〈兌山李氏家廟簡介〉,提到五世光祿公於明永樂年間(1403-1424;年約41~63)與族親共同發起擴建家廟,依此推算,光祿公約生於1363年,其父克忠公約生於1333年,較前述克厚公約早14年,因而始祖仲文公生年推測可再提前至1241年左右,約南宋理宗淳祐元年附近。火德公長子卅一郎生於淳祐七年(1247),仲文公跟他時代相當,疑好事者想攀附火德公族系,就給仲文公加添「三十三郎」稱號,想藉此朦混無知的仲文公族裔;惟火德公族系自有「三十三郎」房系,前舉不耐查核,因而將仲文公族系安插在大房第十三世「仲」字輩中,以為這樣順理成章,無從發覺。然而,我們試以傳統史學「三十年為一世」的一般法則去丈量世系的歷史距離,這些胡亂插枝的房系,就矛盾畢露,難以自圓其說。

 

我們核算仲文公系四世克厚公至二十世孫(公式公派下),世代(間隔)均數在32.38~34.56(年)之間,數據偏高,尚可接受;克厚公以上至火德公長子卅一郎公,世代均數僅有7.14(年),是極不合理的數據。因為在卅一郎至克厚公之間十四個世代,每一代都8歲生子,豈有可能?依此驗證這段世系承接是不可信的。

 

綜合上述,可得如下結論

 

    一﹒兌山李氏始祖仲文公出自五山君懷公族系,應屬可信;但四代之間,世代均數達33.66(年),略嫌偏高,難免疑問。

 

    二﹒兌山李氏、火德公族系為同時並行的兩大族系,其間互不隸屬;給仲文公添加「號稱三十三郎」,殊乏意義。

 

    三﹒兌山李氏族譜慣稱「仲文公隨王審知(862-925)入閩」,應屬臆傳。

 

    四﹒兌山李氏族譜記載二世子祥公黃金蓋內文記事,可能出自杜撰或誤解;或者他墳墓主被誤認是子祥公?因據黃金蓋內文記事推算,若子祥公僅活30歲,就生於1187年;若活50歲,就生於1167年。從二世子祥公至四世克厚公,祖孫三代生年相距竟達160~180年,豈有可能?

 

  

 

兌山李氏祖源相關年代圖表】 符號 * 表示約略或推測值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-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